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车站百年变迁,见证扬州发展

  中国江苏网9月11日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扬州对外交通以公路和汽车为主,汽车站也承载了很多人悠长的记忆。昨天,记者兵分两路,“丈量”扬州客运车站的变迁。

  最早车站

  灯笼标示出车情况

  渡江路1号的搪瓷路牌还钉在水泥墙上,水洗石的墙头上长着茅草。

  “扬州最早的车站已经拆了,就靠近运河边上。”王玉安这样向记者介绍道。王玉安的外公沈祥如,最早以一石米入股,成为扬州车站最早的股东之一。到王玉安这一辈,已是第三代扬汽人。

  据介绍,上个世纪三十年代,从老城区的引市街出了福运门,扬州车站就在古运河南岸,一间小平房,再简陋不过。当时,古运河上没有桥,要坐车的乘客需乘坐摆渡才能到车站。最初,公路路况非常差,逢雨雪天气便无法行车。车站门前有一根旗杆,晴天就挂着一只灯笼,说明可以出车;反之,则说明无车可坐。

  汽车总站

  车站带旺渡江南路

  昨天,记者来到了渡江南路28号。如今,车站的停车场已成为福运门五金市场的一部分。“渡江南路就是因为车站在这里才逐步发展起来的。”据王玉安介绍,上个世纪80年代站就在1989年启用的90年代站的后面。“那个建筑是仿俄罗斯的建筑,都是木结构。”

  “其实,80年代站还在,它和90年代站是在一起。唯一不同的是,80年代站的大门向西开,而90年代站的大门向南开。”

  从上个世纪最早的车站,到扬汽总公司办公楼,车站一直向南推进。如今的五金市场包括着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车站的停车场、加油站、修理厂以及候车厅等。

  今年72岁的缪良玉老人是扬汽公司退休干部,其父亲也是扬汽创始人之一。“1950年初,9岁的我随父亲来到扬州,住在运河边上原煤球厂的四合院中,此处也是苏北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办公所在地,后

  来搬到南河下83号,更名扬州汽车运输营业处,隶属于设立在渡江路28号的苏北汽车运输总公司。几易其名,几经周折,成为现在的扬汽公司。”据其回忆,扬州汽车站最早在古运河边上,当时只有两辆邮政车改装的客车,从新四军华东兵站部调来5辆货车,加起来不过10多辆客货车。

  “最早的客车是在车身后挂着火炉,用木柴生火燃烧木、焦炭,产生热源。由于原动力不足,开始仅营运扬圩、扬泰等短途线路,一直到改制成汽油车才逐步开辟了新的长途线路。”缪良玉老人说。

  “我对渡江桥的汽车站还是有感情的。前些年我回宝应,总是从这里上车。”在市区上班的钱先生这样说。“后来车站搬到了西边,让我感觉很长时间都不适应。”

  汽车西站

  日进出乘客数万人

  昨天下午,市民张晓东从扬州西站乘快客去南京谈一笔业务。从扬州到南京也就是一个多小时,和自驾的时间差不多,他更愿意坐车去南京,这样可以在车上小睡一会。

  “现在停放摩托车的人少了,但电瓶车越来越多。”车站南广场的理车员李大姐是淮安涟水人,她每天早上6点上班,到晚上6点左右存放车辆都拿走了才能下班。李大姐告诉记者,来扬州数年,每天站在车站门口,能细致入微地感受到这些年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。

  如今,每天从西站进出的乘客达数千人,高峰时更达到数万人。当初车站西迁,许多市民感觉颇有不便;但如今看来,正是西站搬迁到邗江路,对周围环境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带动作用。在车站对面开店的王小姐告诉记者,她当初准备在西站附近开一个服装店时,很多朋友持反对意见;随着西站的启用,她的服装店生意越来越好了。

  汽车东站

  城东现代化新地标

  “一下高速,就进站,这里俨然成了城东的新地标。”昨日中午,在汽车东站附近,才出站的市民王彦向记者诉说新汽车东站的变迁,他称,汽车东站未建前,无论是从高速还是经过附近,看到的多是破旧的民居和荒芜的田地;现在,车还未进站,映入眼帘的就是汽车东站,一个极具标志性的现代化建筑。

  “我觉得,汽车东站的搬迁,更体现在人性化上。”王彦说,新东站是西进北出分道行驶,乘客下车后,可通过玻璃廊在封闭的环境下,到达公交站场和出租车换乘点。这一人性化的设计,可让乘客实现长途、公交零距离换乘。

  “另一个觉得方便的,就是在城区内蜗行的时间短了。”经常出差的王彦,觉得从新站出发,就可直上宁通高速公路,10分钟就进入京沪高速,路途的时间也节省不少。

  记者赶至汽车东站老址时,已寻不到车站的痕迹。原先偌大的停车场,现在成了二手车交易中心。

  “未搬迁前,运河路的交通,尤其是扬州大桥段,常常是最堵的。”在老汽车站摆了十多年摊的市民冯先生告诉记者,原先的老汽车东站,进出常是一个大门,客车在运河路上的滞留时间长,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交通;现在,这一老大难基本不存在了。而且,老汽车东站自成了二手车交易市场后,加上周边购物广场等商圈的崛起,老站已成了东区最繁忙的区域。

  汽车北站

  昔日农田变成都市

  “有了汽车北站,我们的生意火多了。”在荷叶路上,正忙着接远道而来的客商的五亭龙玩具城的玩具商陈女士说,汽车北站带火了城北的一团人气。

  “我在附近上了十几年的班,每次向北望,除了荒芜就是荒芜。”城北居民葛成锋说,以前只要经过江阳商贸城再向北,基本上都是荒野田间,一点都市味都没。“你看看,现在扬子江北路上开了多少宾馆酒店啊!”

  葛成锋说,当初北区几个小区开盘时,很多市民都在观望;当听说汽车北站要投入使用后,小区的房子卖得特火,人气也聚了起来。按他的话说,现在开车至扬州北出口,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都市味。

  不过,当记者问及原来的汽车北站在哪,却很少有市民能够回忆起来。在一位居民指引下,记者赶至大学北路寻找,就连大学北路上的商铺等,也已说不出大学北路上的原汽车北站站址。

  “听说2003年就停用了。”大学北路上的市民吴先生说。附近居民对老汽车北站的印象越来越少,却对现今的商业街感受越来越深。

  记者 赵军 孟俭

  【幕后新闻】

  当初,扬州西部客运枢纽地点有两个方案——

  新西站是如何选址的?

  昨日,扬州西部客运枢纽开工,它位于火车站西南侧100米左右,整个方位坐西朝东。据了解,这一方案是经多方优选的结果。这一选址到底基于怎样的考虑?昨日,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。

  为什么与火车站结伴?

  这是打造扬州西部综合客运枢纽的需要。

  综合客运枢纽是连接多种客运方式的综合性设施。扬州西部客运枢纽是以宁启铁路扬州站为依托,集长途客运、城市公交及未来规划建设的城际铁路、城市轨道交通为一体的综合性枢纽。

  汽车西站搬迁到火车站,率先拉开西部客运枢纽建设大幕,有利于提高不同交通运输形式的接驳乘换效率,减少旅客乘换时间和乘换距离。

  具体选址怎样确定的?

  由于汽车西站用地较大,在建设选址之初必须选择空旷的地方。起初,设计单位对扬州西部客运枢纽提出了东、西两个选址方案:东方案紧邻扬州火车站西南侧,西方案位于扬溧高速以西。

  从促进城市建设发展方面来比较,东、西方案各有利弊。具体来说:

  ■东方案有利于加快完善新城西区的功能布局,强化建成区和老城区的交通联系,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,促进建成区的发展繁荣。

  ■西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拉开城市的发展框架,逐步缩短与仪征城区的空间距离,带动新城西区新一轮发展,促进沿江地区的融合发展。但由于目前扬溧高速以西地块尚未开发,配套设施还不健全,一定时期内较难发挥城市交通枢纽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。

  为何最终选取东方案?

  由于东方案紧邻火车站及未来规划建设的市内轨道交通1号线站点,通过合理规划、立体布局,可系统解决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问题,实现客运的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换乘。同时,还有利于提高现有火车站的公交、出租和社会车辆停车空间综合利用效率。

  西方案距火车站1公里多,步行约需10多分钟时间,对携带行李的旅客可能还需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进行换乘,必将增加旅客的换乘时间和换乘距离。由于新客站客源量较大,也将给交通组织和交通管理带来不便;此外,还需单独配建公交,出租和社会车辆的停车场地。

  从交通组织方面来比较,东方案明显优于西方案。

  综合比较,选址应以更好地提供高效、方便、快捷的出行方式为着眼点,发挥综合枢纽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功能为主,西部客运枢纽最终采用了东方案,即紧邻扬州火车站西南侧的选址方案。

  记者 孙炎

  【延伸阅读】

  30年—30年—12年—12年

  车站搬迁

  越来越快

  昨天上午,扬州西部客运枢纽站正式奠基,这也意味着现有的汽车西站进入了告别“倒计时”。扬州客运枢纽站的前世今生如何?业内人士进行了详细披露。

  第一代车站

  ■投运时间:上世纪30年代

  ■使用寿命:近30年

  规模最小,却很“长寿”

  扬汽运输集团企业发展处处长陈江淮告诉记者,扬州第一代枢纽客运站始于解放前。大约在上世纪30年代左右,位于现渡江桥南福运门一带。虽然从规模上来说,第一代车站最小,却很“长寿”,使用了近30年。

  第二代车站

  ■投运时间:上世纪五六十年代

  ■使用寿命:30多年

  位置没变,占地1000平米

  建国后,社会渐趋安定,随着经济的发展,交通也日渐繁忙了起来。原先的老车站自然无法满足需要。为此,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在上一代车站附近,建设了新的汽车客运站,总占地面积约在1000多平方米,即扬州第二代客运枢纽站。

  当时,新车站的地址搬迁到了如今扬汽大厦的所在地。“这是扬州站最早的一次搬迁,也是距离最短的一次搬迁,新老两个站距离500米不到。”陈江淮说。

  第三代车站

  ■投运时间:1990年

  ■使用寿命:12年

  扬州人俗称“老东站”

  第三代客运站始建于1988年,地点就位于现在的扬汽集团大楼处。后来,随着车站西移,这座现今已经不复存在的客运枢纽站被不少人亲切地称为“老东站”。

 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,扬州前三代汽车客运枢纽站的位置大同小异。这是为何呢?参与了客运站建设设计的陈江淮介绍,前三代客运站都集中在渡江桥南这个位置,从当时扬州城的发展情况来看,这样的设定是有依据的。

  无论是新、老扬州城,文昌阁始终是扬州市中心。“渡江桥南是当时的城郊接合部,周边几乎全部是农田,人、车都比较少,站台设立在这里,不会对城区交通构成影响,这是其一;另外,此处距离文昌阁约2公里左右,也不算太远,比较方便市民来坐车。”

  1990年1月1日,“老东站”正式开始运作,设计日旅客发送量约在1万人左右。

  第四代车站

  ■投运时间:2002年

  ■计划年限:12年

  当年候车室是“大棚”

  上世纪90年代末,因扬州城区向外扩张辐射之后,“老东站”门前的道路——328国道公路成了城市干线。

  第四代客运站,也就是现在我们还在使用的扬州西站,相对于前几个站来说,位置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化。仅从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来说,两者之间就相差了4公里多。

  现任扬州东站副站长的张戎介绍,1998年镇江、南京两条客运线被单独“拎”了出来,安排了仍在建设中的汽车西站,西站局部投入使用。“一开始,条件还是很简陋的。当时旅客休息候车只有长凳,顶上是一排大棚。”到2002年,总建筑面积1.8万平方米的扬州汽车西站正式投入运作,“老东站”成了历史。

  【点评】

  扬州的前三代客运枢纽站都集中在渡江桥南这一片位置,从解放前到21世纪初,70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发生大的变动。

  从使用30年左右的第一、第二代车站,到如今仅仅使用了12年的第三、第四代车站,扬州客运枢纽站的“寿命”越来越短。作为资深的老交通,陈江淮认为,这正是扬州城发展加快的一个见证。“一座城市的繁荣与否,交通最能说明问题。” 记者 刘宁